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 重要思想分析】普光 整理

一、前言 準提法流傳的時期出現重要的一部書《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因為此書的問世使得準提法的傳播邁入新紀元,得以中國式密法的方式廣為流傳。而此書的內容非常廣博,略為解析即知其以華嚴五教觀作為整部論的重要立論架構並以顯密圓融、以密為勝、準提總攝的架構完成了此一部大作。在本文中略析如下,若有需改進及不盡圓滿之處請各位大德多多指教。

二、判教法 (一)以華嚴五教觀判釋顯密二教

1)判釋顯教此書中關於顯教心要的部分是採取華嚴宗之教判論述將釋迦佛創教以來之不同流派與教義分為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終教、頓教、圓教)。在‘初顯教心要者,一段文中提到:“且初顯教心要者。謂賢首清涼。共判如來一代時教而有五種。”(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6冊頁9892526行)由此句可看出道殿大師是採取華嚴的判教法來作為其論的架構。

在後文中道殿大師將顯教的分判列出為:

1小乘教:謂阿含等六百餘卷經婆沙等六百餘卷論說一切法從因緣生。明三界不安。了人空真理。修自利之行。欣小乘之果。

2、大乘始教:又分為兩種:

甲、法相宗:謂深密佛地等數十本經瑜伽唯識等數百卷論說一切法皆是唯識。了二空真理。修六度萬行。趣大乘佛果。于中多談法相之義。

乙、無相宗:謂諸部般若等千餘卷經中百門等數本論文。說一切法本來是空無始迷情妄認為有。欲證菩提以為所得。修習萬行。于中多談無相空義斯之兩宗。皆是大乘初門。故名曰始。始者初也。

3一乘終教:謂法華涅槃等四十餘部經寶性佛性等十餘部論。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從本已來靈明不昧。了了常知。無始迷倒不自覺悟。欲成佛果須先了悟自家佛性。後方稱性修習本有無量妙行。多談法性是大乘盡理之教。故名曰終。終者盡也

4一乘頓教:謂楞伽思益經文。達摩所傳禪宗。說一切妄相本空真心本淨。元無煩惱本是菩提。唯談真性不依位次成佛。故名曰頓

5不思議乘圓教:謂華嚴一經。十地一論。全說毗盧法界普賢行海。於中所有若事若理若因若果。一具一切重重無盡。總含諸教無法不收。稱性自在無障無礙。迥殊偏說故名為圓。”

道殿以華嚴五教判教法大略撚出顯教心要的系統,並顯示出道殿其思想即是以華嚴圓教思想為主軸依此架構再鋪陳出顯教心要的種種住心境界、種類及修持方法

2)判釋密教 在密教心要的部分道大師以問答的表述方式將圓宗的思想導入陀羅尼教法中,而認為圓宗可分為:‘顯教的圓宗’,及‘密教的圓宗。 如下:

 “問曰:賢首大師等。但判華嚴經為圓。餘教皆非。今判陀羅尼又是圓教。豈不違賢首等耶。

答云: 圓宗有二: 一、顯圓。 二、密圓。 賢首但據顯教。正判華嚴為圓。今神變疏鈔曼荼羅疏鈔。類彼顯圓判斯密教亦是圓宗。顯密既異。乃諸師無違也。”(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6冊頁994712行)由上文可看出,道殿認為圓教的思想也可以用來作為認識陀羅尼門的一個判別系統。另從《下卷》來看。道殿亦運用了華嚴五教的思想來解釋陀羅尼亦分為五教:在‘問答密咒法器勝劣者’一段文中說到: “問曰:‘上之十門盡敍述圓教中真言,為當一切真言而有勝劣,五教各不同耶?為複一切真言而無勝劣,皆是圓教耶?’

答云:‘神變疏而有二門。

一、隨他意門:一切真言而有勝劣,諸部不同,又清涼疏主,於經律論三藏之外立一雜藏,收陀羅尼而成四藏。三乘各四,成十二藏,既三乘中各有陀羅尼,例知五教下亦各有密咒也。如諸阿含經中咒,即是小教。 諸般若經中咒,即是始教。 金光明經中咒,即是終教。 楞伽經中咒,即是頓教。

大乘莊嚴寶王經中,六字大明提神咒。即是圓教(又上來十門中所引諸陀羅尼經。多是圓教) 梵語陀羅尼,此云:‘總持。’即以教理行果四法為體。 五教中陀羅尼,各總含攝當教中教理行果也(五教勝劣今舉喻況之,令初學易知。一、小教如鐵;二、始教如銅;三、終教如銀;四、頓教如金;五、圓教似如意珠)。 二、隨自意門一切真言更無勝劣;皆是毗盧遮那大不思議秘密心印(一代教中乃至鬼神所說真言,皆是毗盧遮那如來,欲普門益生,全體變作彼鬼神類而說真言,非實鬼神能說真言,餘類皆爾)。又賢首清涼以義判教,一經之中容有多教,即知一切經中真言,皆是圓教。一切真言名總持者,能總含攝無盡教理行果也。實而言之,雙用二門妙契佛心。故《神變疏》云:‘真言行者。能于差別中解無差別義。于無差別中解差別義。當知是人善達真言相也。’”(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6冊頁1003下~1004上)此段道殿依據神變疏(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疏)的概念,用兩門分別解釋真言亦分為五教的概念。在隨他意門中說到:三乘中各有陀羅尼,以此推知五教下亦各有密咒。所以他把五教底下所說的密咒引用華嚴五教觀的立場解釋,而說有五教之咒:小、始、終、頓、圓。 並且以五種物品來表示五教陀羅尼的勝劣,如: 小:鐵 始:銅 終:銀頓:金 圓:如意珠 可知其認為圓教之陀羅尼是最圓滿、最殊勝的。但為何第二段又說:“一切真言更無勝劣,皆是毗盧遮那大不思議秘密心印”?這是他從圓宗的思想出發來看所有的密咒,如他舉:“賢首清涼以義判教,一經之中容有多教,即知一切經中真言,皆是圓教。” 所以這是從圓宗的解釋方法導入密咒教裏,所以道殿認為以此‘一中容多’的論點來看,也可以說所有的咒都可稱為圓宗之咒。 這就是其以二門角度所述圓融的態度。

黃念祖金剛上師說:“所以‘人無我見’到‘大圓滿見’這五種見,相當於華嚴宗的判教小、始、終、頓、圓。小教相當於人無我見,始教相當於唯識見,終教相當於中觀見,頓教相當於俱生知見,圓教相當於大圓滿,與華嚴判教很相當。”(‘抉擇見’聽聞記) (二)其密教思想之探討

1顯密圓融的立場 基本上本書是采顯密圓融之立場,所以論述中說五教中皆有密咒。以華嚴而言五教觀就將世尊的一代時教都分判融攝,而這五教裏都有陀羅尼門,道殿都將其視為五分教裏的密咒門。只是他以‘隨他意門’的論點來闡述認為有優劣之別,與東密所發展之顯密判教不同。日本東密的弘法大師(空海)依《金剛頂經》橫判顯密二教,依《大日經˙住心品》豎判‘十住心教’。所說的十住心教,指的是:異生羝羊心(諸趣外道)、愚童持齋心(人趣)、嬰童無畏心(天趣)、唯蘊無我心(聲聞)、拔業因種心(緣覺)、他緣大乘心(唯識)、覺心不生心(三論)、一道無為心(天臺)、極無自性心(華嚴)、秘密莊嚴心(真言)。 這理論基礎是說,從橫的方面來解析,東密分為顯密二教,除了金胎二部之外皆是顯教的範疇民初東密上師持松也認同以華嚴五教判釋最為圓滿,而將大日經金剛頂經判為圓宗。此與道殿大師所述有極為相似的論據。而以華嚴五教觀判釋顯密二宗也與藏密的判教不大相同。以藏密的寧瑪九乘判教為例分別為:寧瑪派九乘次第當中,聲聞、緣覺、菩薩共三乘之法為化身佛本師釋迦如來所說;事部、行部、瑜伽部外三乘為報身佛金剛薩埵所說無上內三乘之摩訶瑜伽(大瑜伽)、阿魯瑜伽(無比瑜伽、隨瑜伽)、阿底瑜伽(無上瑜伽、無極瑜伽)則為法身佛普賢王如來所說 黃念祖金剛上師曾說:“第五種是‘中觀見’。講‘中觀見’,順道提一下,在西藏活佛上師們所謂的顯教,是指中觀見以下的見,就是到前面唯識見的地方,才稱為顯教不是什麼華嚴、法華、天臺,通通是顯教,就不如密宗,就低了些,這也是常常引起矛盾誤會的地方。所以華嚴宗、天臺宗、禪宗、淨土宗,密宗也很重視,不是那麼低的,沒有這個看法,顯教是指中觀見以下的見。而現在我們把在漢地的佛教,通通稱作顯教,把喇嘛的就叫做密宗。所以對於名詞解釋不一樣,聽到這句話,就生出許多的誤會。就說密宗輕視漢地的佛教,其實不是這個含義,是指中觀見以下的見。”(‘抉擇見’聽聞記) 由此可知顯密並不只是在於形式的差別。雖然判教思想只是古代大師對於世尊一代時教的一種觀察方法,但也可知顯密圓通其採用華嚴判教法的獨特性。道大師認為五教中皆有密教也。甚至以‘隨自意門’圓教思想角度解讀,他認為五教中的密咒皆是圓滿的

何以得知此書是採顯密圓通立場?根據書中所言,有以下特點:

1、在觀察顯密二教方面皆以華嚴五教觀系統導入融合而為判釋;亦即五教皆有密咒門。認為顯教可以用五教觀,密教同樣也可以用五教觀。

2、認為上根需三密加持顯密雙修,而中下者可擇一而修: 在‘三顯密雙辯者’中說到:“若雙依顯密二宗修者。上上根也。謂心造法界帝網等觀。口誦提六字等咒。 此有二類。 一久修者。顯密齊運二初習者。先作顯教普賢觀已。 方乃三密加持。或先用三密竟然後作觀。二類皆得。余雖下材心尚顯密雙修。故仁王般若陀羅尼釋。並仁王儀軌皆云。若不修三密門。不依普賢行願。得成佛者無有是處。又華嚴經字輪儀軌云。夫欲頓入一乘修習毗盧遮那法身觀者先應發起普賢行願。復以三密加持身心。則能悟入文殊師利大智慧海。是知上根須要顯密雙修。中下之根隨心所樂。或顯或密科修一門皆得。”(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6冊頁999921行)

2)廣列顯教而以密咒涵攝的立場 雖說道大師以顯密圓融為旨,但卻隱含有密咒較為殊勝的思想。例如書中在敍述完顯教心要後,在密教心要的一開始就說:二、密教心要者: 謂神變疏鈔,曼荼羅疏鈔,皆判陀羅尼教,是密圓也。前顯教圓宗,須要先悟毗盧法界,後依悟修滿普賢行海,得離生死證成十身無礙佛果,如病人得好藥方,須要自知分兩炮炙法則,合成服之方能除病身安。今密圓神咒,一切眾生並因位菩薩,雖不解得但持誦之,便具毗盧法界普賢行海,自然得離生死成就十身無礙佛果。如病人得合成妙藥,雖不知分兩和合法則,但服之自然除病身安。故首楞嚴經諸佛密咒秘密之法。唯佛與佛自相解了。非是餘聖所能通達。但誦持之能滅大過速登聖位。又云神咒是諸佛密印。佛佛相傳不通他解。賢首般若疏云。咒是諸佛秘密之法。非因位所解。但當誦持不須強釋。„自古諸師皆說陀羅尼。因位聖賢不能曉解。但信而持之滅障成德„”(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6冊頁993726行) 這一段很明顯可看出,前面所講的顯教心要,到此段就以‘持誦密圓神咒’就可具足‘毗盧法界普賢行海’的功德來總攝。而且更以病與藥比喻來說,認為密咒如病人已經得到妙藥只需要服用就可癒病。而不必像顯教一樣需要得到好的藥方還要知道怎麼制藥的方法,來作成藥服用才能治病。簡單而言就是說,有他力加持的意思。密咒就如同諸佛菩薩把他得到解脫的藥方磨制成藥(陀羅尼)給眾生服用,眾生只要相信而且願意服用就能解脫。

如《總釋陀羅尼義贊》言:“如來於百千俱胝阿僧祇劫。積集菩提資糧加持陀羅尼真言文字。令頓悟菩薩與此相應。頓集福德智慧資糧。于大乘修菩薩道二種修行。證無上菩提道。”密咒陀羅尼就是諸佛菩薩將所有功德皆灌注於其中的綜合維他命。另外在《下卷》中言:“梵語陀羅尼;此云:‘總持’即以教理行果四法為體。。五教中陀羅尼,各總含攝當教中教理行果也”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6冊頁100489行) 這段就說明了分佈在五教中的陀羅尼都可以分別總攝五教中的教理行果。這也是這本書中以密咒涵攝顯教的論點。(3)華嚴與藏密大圓滿黃念祖金剛上師曾言:“華嚴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也就是華藏世界。一真法界,一真,是大圓滿的境界。”(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 又說:“‘大圓滿者,諸法起時,刹那圓滿。’這個圓滿是刹那間都圓滿,在大圓滿裏是這樣,華嚴也是一樣。一真一切真,一位一切位,一地一切地,刹那都圓滿。一處真了,一切都真了;你證到一個位,一切位都證到了。不可思議,超情離見。一切都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一就是多,一就是一切,念了一個咒就具足念一切咒的功德,禮了一尊佛,就是禮拜了一切佛。刹那都圓滿,一切都圓滿,因果都同時。”(‘抉擇見’聽聞記) 談錫永上師也說:“依照華嚴家的說法,當日釋尊轉法輪,實先說《華嚴》,後來因為照顧眾生的根器,才轉四諦法輪為聲聞眾說法。假如承認華嚴家的意見,那麼,釋迦其實於說法開頭即便提出如來藏的思想。在《華嚴》中,有許多法義跟密乘‘大圓滿’的法義相同,而密乘的法義則由毗盧遮那佛(Vai rocana)說出,于《華嚴》中,恰恰便有《盧舍那品》(晉譯本),或《毗盧遮那品》(唐譯本),此中的關合,研究者實在應該留意。《華嚴》中有些品次,其流行時代實在十分早,例如其《入法界品》,龍樹論師在《大智度論》中即曾引用,但卻名為《不可思議解脫經》,可見此品次實曾單行,且流通時間必在龍樹以前。《入法界品》充滿密乘的意趣,所以這亦是很值得注意的事。假如我們能客觀一點,認為《華嚴》中至少有部份法義與‘大圓滿’法義相同,那麼就應該同意藏密寧瑪派的說法,至遲在西元一世紀,‘大圓滿’祖師俱生喜金剛就已開始宣揚法義。《入法界品》的流通,可能就正當俱生喜金剛傳法的年代。

還有一點應該注意的是,經典中凡與‘大圓滿’法義有關的,都強調為‘不可思議法門’或‘不可思議解脫法門’,例如《維摩》、《華嚴》,又如《大寶積經?善德天子會》(菩提流志譯為《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而凡提到‘不可思議法門’的經典,則多少都關係到如來藏思想,這亦是一個很有趣味的問題,足證‘大圓滿’以如來藏為根,實在是大乘開始流行就有的事。如果是後世密乘牽強比附,則大乘經典流播初期,不應該有那麼多的經典談到如來藏,亦不應該有那麼多的經典,與‘大圓滿’的觀點一致(例如以文殊師利為主名的一系列經典,以及《華嚴》等。)”(談錫永 《楞伽經》導讀)坊間亦有一部書“一乘圓教與大圓滿見(歐陽鐘裕)慧炬出版社 ” ,

專門探討這兩者思想的關連,可參詳之。

(三)準提獨部法與圓教思想的激盪從上可知道殿大師對於華嚴思想之尊崇,甚至運用華嚴教觀來解析顯密二宗。提出了顯圓與密圓論點。而其所列舉的密咒修持中皆是其認為圓密之咒,他說:“依密圓修煉亦分為二。一持誦儀軌。二驗成行相。”這裏他就點出了以下所列的皆是密圓之咒。但其實道殿大師雖列出持護身真言、六字明咒、準提咒、一字金輪咒,但其實他提倡的是準提咒,可從以下一句中看出:“如上雖有數道真言。皆是持誦準提真言之次第。”他提出的另幾個咒只是作為準提咒的次第,重點其實是在於準提咒。為何提倡準提咒呢?其實與道大師偏好圓宗思想有關。 圓宗言一多互融,而準提獨部法也揭示了含攝二十五部壇城的思想,而與圓宗起了呼應的共通點。道大師言:

1先示為何提倡準提咒“何以多示準提真言令人持誦。

答云因為準提總含一切諸真言故。準提能含諸咒。諸咒不含準提。如大海能攝百川。百川不攝大海(準提總含諸咒如下所明)

2解釋準提咒含攝諸部“云何知準提總含諸部神咒?

答謂:一藏經中神咒。不出二十五部: 一、佛部:謂諸佛咒。 二、蓮華部:謂諸菩薩咒。 三、金剛部:謂諸金剛神咒。 四、寶部:謂諸天咒。 五、羯磨部:謂諸鬼神咒。 此五部每部復各有五。即成二十五部。今準提總攝二十五部。故準提經云:獨部別行總攝二十五部。又云若欲召二十五部天魔等。專誦此咒隨請必至。又云五部金剛四天王。共結總持三昧界”“準提真言既總攝二十五部真言。準提鏡壇亦總攝二十五部壇法。謂二十五部中壇法。或用形像印法梵字等。各各不同。今準提鏡壇。總攝此一切諸壇法也。故準提經云。總攝二十五部大曼荼羅。” 本來總攝二十五部壇法的特點只有在善無畏翻譯的《七俱胝獨部法》中有提到,但道大師已經其引申解釋為準提咒之特色了。除了因為崇尚圓宗的思想而提倡準提咒外,並且他認為準提法對眾生而言是很方便的法門。他提出三點作為提倡準提法的理由: 1、 準提總含一切諸真言

2、準提壇法人易成辦(鏡壇) 3、準提不揀染淨得持誦並認為準提是圓圓果海之法。他以寶王經說六字明咒後即說準提咒為根據而言:“今六字大明準提神咒即體便是圓圓果海也(今密部一切神咒。當顯教中所詮法也。實而論之具含能所詮。一切神咒說文。當顯教中能詮言也。今六字準提。當顯教中果海也。

問曰寶王經。只言六字大明佛不知得。云何今說準提佛亦不知得。答云彼寶王經。說六字大明已便說準提。是知準提同是果海。又佛知佛說者真言。於五部中佛部中收。今準提獨出五部之外。若非圓圓果海是何法耶。” 他提出:1、說六字大明已便說準提。是知準提同是果海。2、又佛知佛說者真言,於五部中佛部中收,今準提獨出五部之外,豈非圓圓果海的論點。以這兩點作為準提是圓密之根據。而又舉獨部法的特性引申,這就跟上面所說:“準提總含一切諸真言”,是有關連的。這也是道大師為何選擇準提咒為主要弘揚的咒。是圓教思想促成其以準提為主的原因。

四、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結論(抉擇顯密心中心要) “慶遇述懷者: 謂如來一代聖教。不出顯密兩門(仁王經鈔云。如來一切教。不越顯密兩宗)。於顯教中雖五教不同。而華嚴一經最尊最妙。是諸佛之髓菩薩之心。具包三藏總含五教(梵本有十萬偈。此方已翻譯者。或八十卷六十卷四十卷等。雖文義廣博。其中最津要者。唯別行普賢行願品一卷經文。是華嚴之關鍵修行之樞機。可贊可崇。西天道流無不依之修行也)。於密部中雖五部有異。而準提一咒最靈最勝。是諸佛之母菩薩之命。具包三密總含五部(梵本有十萬偈。此方已翻譯者。有諸師諸本。雖儀式稍異。其中最綱要者。准唐善無畏三藏所譯一卷經文。是諸壇之領袖七眾之藥餌。可傳可尚。東夏高德無不依之持誦也)由此總結內容可看出:慶遇述懷,是道殿大師感于遇到聖教深為慶幸,並述說他心中的結論及見解:

(一)顯教方面: 道殿大師最為推崇華嚴,而華嚴其中最津要是:“普賢行願品”,他說是:“華嚴之關鍵修行之樞機”。他說顯教中雖有五教的不同分別,但屬華嚴經境界最高最微妙。是諸佛菩薩的心髓法要。包括了三藏五教的教法。又言:華嚴經梵本有十萬偈,中土已翻譯的有八十卷、六十卷、四十卷等,雖然他的文義很廣博,但其中唯有普賢行願品一卷經文,是華嚴的關鍵修行的樞紐。

(二)密教方面: 道殿大師說密分五部,而準提一咒最靈最勝,而準提諸譯中又以善無畏大師所譯:“七俱胝獨部法”是最為提綱契領的法門,贊為:“諸壇之領袖,七眾之藥餌”。這裏道殿大師即是說:“準提法在梵本中有十萬偈之多,漢地已翻譯的有各位大師的種種版本,雖然儀式有點不一樣,但這些經典之中就屬善無畏大師譯的:“七俱胝獨部法”,是最總

攝一切也最契心要的譯本,是準提法種種壇城中作為主導的一種壇城法,也是能廣度七眾的法門,因此,可以流傳及以此為依怙。東夏的高僧大德沒有不依此法而持誦的。”這一段是【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總結,通常結論也是最重要的論述,但多數人讀顯密圓通集都無注意到此重點,宜善思之。

(三)小結: 依道殿大師所作結論,他認為顯教最為心要的修法可行持“普賢行願品”一卷經文,而密教最為心要之修法即是:“七俱胝獨部法”。此結論為道殿大師最極心法要之談也。由本文可知華嚴的教理是很殊勝的。而顯密圓通集以華嚴為主,亦將準提法的內涵昇華到大圓滿的境界。無怪乎後世有‘華嚴密’之名稱出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蓁蓁 的頭像
    蓁蓁

    蓁蓁的部落格

    蓁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